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专家:外运动翻越安全这座“山”

2015.04.22 17:33 1980

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北京的上空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躲在家里的人尚有闲情逸致欣赏这场“春夜喜雨”,在郊区露营的朋友却叫苦不迭,本以为是个适合登山的好日子,没想到老天突然“变了脸”。这个时候,在哪里安营扎寨、怎样避开风雨、如何防范蛇鼠虫蚁、手机该不该使用都是有学问的,哪个环节没做好,危险可能就会找上门来。

这可不是吓唬人。从2007年起,中国登山协会每年都会发布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如果把这几年的报告通读一遍,就会发现,每一年提到的事故,总能在前一年中找到相似的案例,“缺乏经验、技术和装备”“组织不当”“盲目出行”“缺乏安全意识”“路线不熟”等导致事故的原因也在报告中翻来覆去地出现。

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可谓老生常谈,但正是这个“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话题,一年到头仍要时不时拿出来讲一讲。前段时间中国登山协会发布了2014年度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共有63人在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中丧生,这个数字相当于1957—2000年间登山遇难人数的两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运动的行列中,使得登山事故的发生频率上升、遇难人数也随之增多。但很多事故并非不可避免,在登山等户外运动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过渡的时期,更要把会导致危险发生的潜在主观因素找出来。

比如,现在很多登山活动都是通过网络招募,依靠“驴友”之间的互相呼应。意趣相投的伙伴奔着相同的户外运动目标出发,这本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切勿因为热情澎湃而失去了理智。一个团队是否有健全的组织结构,领队是否有专业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对于风险有没有足够的预估,这些现实的问题更为重要。再如,一些“驴友”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就匆忙上路,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那么再精良的装备也可能没法抵御潜在的风险。

“因为山在那里”,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成为百年来登山者最爱引用的金句之一,但生活中不只有高山和远方,还有对生命和家庭的责任。摆脱安全问题“年年讲、年年有”的尴尬,让“老生常谈”失去存在的土壤,这犹如矗立在户外运动爱好者眼前另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专家:外运动翻越安全这座“山”

2015.04.22

1418

媒体提醒:户外运动应当“安全第一”

2015.04.20

1891

京津冀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将于5月底启动

2015.04.22

1260

儿童户外运动安全隐患不可小觑

2014.11.20

1958

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49周年 湖北襄阳千人横渡汉江

2015.07.14

1379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贵州六盘水市一居民家中惊现3.5米巨型眼镜王蛇,消防民警联手捕捉
2025.09.10 950
你听说过雷暴哮喘吗?一场雷雨后,短短几小时,急诊涌进400多人
2025.09.10 626
江苏出现一例霍乱确诊病例,可疑源头场所已消杀处置
2025.09.09 592
电话手表能否带到学校一直有争议 家长的建议为何引热议
2025.09.09 939
沈阳师范大学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 2000多人出现肠胃炎症状
2025.09.08 954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