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安全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职场安全 > 内容

办公室安全相关知识

1、保洁区卫生打扫标准:

(1)、地板:清洁无尘,无纸屑、果皮、无污水、无痰迹、无口香糖残留物等。

(2)、桌椅:通身擦拭干净,桌面无粘贴、笔迹印痕,无积灰。

(3)、墙壁:无尘埃,蛛网。

(4)、门窗:内外擦洗干净,无灰尘。

(5)、玻璃门窗:擦洗干净,无水渍,无污渍残留。

(6)、天花板:扫净,无落灰、积尘,无蛛网。

(7)、灯具、空调:擦拭干净,无落灰、积尘,无蛛网。

(8)、音响设备:擦拭干净,无落灰、积尘,无蛛网。

(9)、讲台:干净,放置稳当。

(10)、外墙:刷净,无手掌、脚掌印迹,无乱写乱画。

(11)、楼梯:洁净。无落尘,无痰迹,无口香糖残留物。

(12)、楼道:无果壳、果皮、污物、纸屑、无痰迹、无口香糖残留物等,目视楼道:无烟头、果皮、纸屑、广告纸、蜘蛛网、积尘、污痕等。

1、用电隐患:办公室的工作办公需求往往决定着办公室场所内存在有大量的电器设施,用电多,用电频繁,线路多且繁杂;因此在办公工作时应使用多个插座,避免集中或过多使用某个插座、重叠插接,造成漏电和插座烧结等后果。另外,办公电器与电源的连线应避免缠绕,以防误插、误接毁坏电器,酿成事故;做到人离电停,绝缘防护。

2、火灾隐患:办公室纸张、小物件等易燃物品较多,日常工作中应避免火源、火种出现,做好火灾安全培训,并设置消防灭火设施并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做好防火工作。

3、物品安全隐患:日常办公中多有接触一些办公作业工具,如切边刀、裁纸刀、钉书钉等,员工日常办公时应妥善安置,使用完毕后,不用随意摆放,避免扎伤。

4、日常安全隐患:

因办公区域电器多用插座供电,切忌插用电器过多,以免造成插座、插头啮合不良发热失火。不要长期使用自己身边的某些墙体插座,而闲置其他墙体插座,造成个别插座电线加速老化,导致因电流过载造成不测。

需要注意的是,便携式电器一般体积较小,散热性差,容易产生自燃事故,使用时应远离桌面、台布等可燃物体,并随时查看其工作温度。切忌让电器长时间待机,否则容易造成电器损坏或诱发火灾。

另外,手机、相机等电池充电时间不能过长,下班时应拔掉正在充电的设备,以防止电池爆炸。同时要将饮水机、电风扇、空调等电源插头拔掉或将电源开关关掉,这样既安全又省电。

抽烟后烟蒂要及时用水灭掉,最好不要使用电烧水壶等大功率电器,要加强办公区域消防疏散通道的巡查,保持畅通,禁止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全力确保消防安全。平时也要注意火灾隐患的排查,杜绝火灾事故。

1、办公室电器多用插板供电,插用电器过多,易引起插板用电超载发热失火。

2、很多办公人员习惯只使用最方便顺手的某些墙体插座,闲置其他墙体插座,造成该插座电线加速老化,甚至因电流过载导致不测。

3、碎纸机、封口机等办公常用的体积较小电器,散热性差,不使用时没有及时拔离电源,易导致发热,引起火灾。

4、长时间离开座位时,没有关闭电脑或者设置自动“休眠”来降低电脑功耗,易产生火灾隐患。

5、下班时没有随手切断室内电源,比如饮水机、电风扇、空调等电源插头,易造成无人的时候火灾的蔓延。

6、下班后,没有拔掉或将电源开关关掉,这样既安全又省电。

7、手机、相机等电池充电时间太长,又没有及时拔出充电线,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一、开好节前安全宣导会议,布置好节前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安排好值班人员、数量和值班注意事项,并形成会议记录。

二、加强防火巡查领导工作,组织防火检查,重点检查配电、送电室线路安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安排专人对各办公室等电气设备及电源关闭情况进行排查,确认关电、关气,无任何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办公及生产、作业区域应安装监控和报警设施,并确保节假日期间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并做好值班记录。

三、放假前夕,各部门责任人要督促员工关好办公室的门、窗,特别是带有保密性工作的办公室应做到人走后,门、窗随手关;

四、离开办公室及时关闭一切不需要用电器和电源;

五、离开办公室要锁好文件柜,特别是带有保密性的文件一定要及时锁好,以防泄密。

1、妥善保管贵重物品。如手机、钱包等或装有以上物品的公文包等不要摆放在办公室内,应锁入抽屉或文件柜中,室内尽量不要存放贵重物品。

2、短时离开要锁门。即使上厕所、洗手、取文件等需要短暂离开时也要锁好门,犯罪份子多选择室内无人时顺手牵羊,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3、养成人走断电习惯。不要在办公室无人情况下使用电器,例如电脑、空调、打印机、充电器等。

4、涉密资料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5、保管好钥匙。将钥匙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单独将保险箱及安全柜的钥匙放在办公桌抽屉里。

6、如果你很晚或周末单独一个人在办公室要让门卫或其他人知道,并告诉他你离开的时间。

7、注意各类形迹可疑人员。例如推销、走错房间、找人等无正当理由进入的人员,一旦发现要及时报告安全部门。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