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儿童安全 > 内容

小儿推拿相关知识

1.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

上三关在小儿左手(旧法推拿,提倡男左女右,新法推拿则是无论男女均取左手,以下均同,不再赘言),从拇指后的手腕前侧侧上推到肘部,一般两岁以上小儿推300次,年长或年幼者酌情推400次或200次。依药性来说,麻黄散寒邪以发表,根止盗汗而固虚,肉桂可疗冷泻,止汗如神。

2.退下六腑替却滑石、羚羊

退下六腑是指从小儿左臂肘关节后侧向下直推到腕部(推上三关是向上推,而退六腑则是向下推,方向切记不可错)。一般两岁以上小儿推300次,年长或年幼者,酌情推400次或200次。从药性看,羚羊与滑石为大寒之物,滑石利六腑之涩结,羚羊清乎肺肝之大热。一般需高热达40度以上者方可采用,40度以下者不宜采用,有用有腹泻之厄。

小儿推拿都有哪些手法?

1.推法

这种手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主要是对局部使用手指进行推按,一般是在患者的四肢或者胸背部进行的,因为这些部位的经络循行比较直观,可以对整条经络进行按摩。推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的效果,对于儿童腹胀腹痛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拿法

拿法主要就是以5个手指为主的推拿方法,需要用拇指与食指相互作对称用力来进行推拿。一般可以针对四肢或者肩颈部位进行治疗。男方需要的力度较大,如果要进行该方法的推拿,一般需要长期对手指进行锻炼,推拿的时候可以起到解表发汗开窍提神的作用。

3.摩法

这种方法是推拿之中比较柔和的方法,主要就是用手掌或指腹在局部进行有规律的摩动。在推拿过程中需要讲究,不带动皮肤,轻柔的对局部产生刺激。通常是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帮助,能达到消食导滞,疏肝理气的作用。

1.天门:位于两眉中间(印堂)直上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本穴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的作用。通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2.坎宫:自两眉中心沿眉向眉梢呈一条横线。本穴具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临床中多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临床中从眉心向眉梢做分推,其余的四肢固定于头部的两侧。

3.太阳:位于眉梢与目外目眦之间,向后约1寸,眉后凹陷处。两拇指桡侧自后直推,称之为太阳。推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可用于外感发热。

4.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处。可用拇指指甲在眉心处掐,可掐3-5次。可醒脑安神。临床中多用于惊风。

5.人中:人中沟中上1/3与2/3交点处。可醒神开窍,多用于急救。

1.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2.搓膻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膻中穴。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3.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 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4.捏脊

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1.脾胃功能失常

我们知道,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小儿自身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薄弱,所以,饮食稍有增加很容易就积滞内伤,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若再加上感受外邪或其他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加重积食症状。而小儿本为纯阳之体,积滞邪气很容易从阳化热,熬灼伤津或伤及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气虚或阴虚,便会导致舌苔剥脱形成地图舌。

另小儿久病、受寒凉药物或食物所伤,易耗损阳气,脾胃阳气不足,亦会导致运化失常,影响胃气对舌面的熏蒸。

2.地图舌是胃气损伤的表现

《形色外诊简摩》中提到:“苔乃胃气运所熏蒸”,意思是舌苔由胃气所生。五脏皆禀气于胃,五脏之寒热虚实均可使胃气向上熏蒸,致舌苔发生剥脱。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