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其实就是分娩的一种方式。比起剖腹产,顺产在生育后身体是完整的,没有缺陷,这也是绝大多数女性所期望的。而且对妈妈和宝宝来说,这也是最安全的一种分娩。宝宝在分娩过程中,会在妈妈的产道中受到挤压,而这个挤压是有益与宝宝的。有些父母会认为剖腹产对宝宝更好,可以避免宝宝在生产时对大脑的挤压,宝宝出生后会更聪明。但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宝宝在出生前都是生活在妈妈的羊水里面,在生产过程中的挤压可以挤出肺里原来子宫腔内的水分,一方面可以减少宝宝窒息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几率。如果直接用剖腹产,宝宝就没能经历产道的挤压,有可能会发生肺部液体潴留而发生窒息,患上呼吸系统合并症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顺产也是妈妈所希望的分娩过程,对自己的产后恢复有利,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更有益。
“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经阴道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500毫升,或经剖腹生产的产妇出血超过1000毫升。一般经阴道生产后的出血量普遍被低估,因为在胎盘刚娩出到子宫完全收缩瞬间,往往就可能失血数百毫升,而部份产妇在出血后并没有任何不适,所以虽然依据其定义是超过500毫升属于产后大出血,但实际上这些产妇并不是每位都被认定是产后异常。
“产后大出血”依其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两种,其病因亦有所不同:
早发性(或称立刻性):指生产后24小时内发生,多数由于子宫收缩不良或产道裂伤所致,在产后不久即能被发现及诊断。
晚发性:指发生在生产24小时后~6周内,其原因可能是因胎盘残留或子宫复原不良所引起,症状发生及确立诊断时间较晚。
产后出血对孕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出血量多者将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又会进一步加重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在血源缺少的基层医院,严重的产后出血还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妇休克严重、持续时间长,经抢救即使存活下来,将来也可继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
怎样预防产后大出血
孕期及时纠正贫血:由于母亲要供给胎儿大量的养料氧气,孕期母亲的血液发生变化,血球增长的少,血浆增长的多,使血液能够迅速流动,因此造成相对血液稀释。在孕育胎儿的全过程中,母亲要不断的摄取造血的原料,这些原料分三方面使用:母亲通过饮食不断的给自身补充生理的需要;还要给孩子供给造血的原料,这是胎儿成长的必需物质;在孕期还要给分娩时准备消耗的血液。因此孕期孕妇要均衡饮食,通过饮食不断的补充造血的原料,因为只有这一个途径供给造血的原料。孕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自身的健康,千万不能挑食,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都是造血的原料。孕期一旦发现贫血,首先是食补,如吃些大枣、红皮花生等,食补不够再用药物,分娩前一定要纠正贫血。
怀孕后一定要定期进行围产保健:对于孕妇,我国《母婴保健法》早就规定,孕期孕妇要接受定期的围产保健。在围产保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每个孕妇对怀孕分娩的感觉不同、每个孕妇对孕期的困难的承受力不同,在保健中可以及时发现孕期的各种不适,医生给以积极的调整和咨询。如孕期进行积极的体重管理,避免胎儿巨大给分娩带来困难;孕期积极监测血压、监测血糖,避免妊娠期的并发症;孕期还要监测胎儿的健康状况、羊水情况、胎盘的发育等等,使孕妇在一个健康、平安、顺利的过程中完成孕育胎儿的过程。通过医生的不断指导,回避不利于孕产的各种风险因素,为分娩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认真的围产保健和孕期体重管理,分娩前胎儿的体重一般在3000-3800克之间较为适宜,胎儿过大造成分娩的困难,易于发生软产道的裂伤,同时子宫张力过大,影响子宫收缩,这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诱因。
在此期间对产妇应进行适当护理,以消除产妇疲劳,促进乳汁分泌,使身体复原。还应帮助产妇树立对孩子的责任心。
1、坐起、步行:分娩后数小时可坐起,8-24小时下地行走。
2、饮食:日常饮食需优质蛋白质,富有水分,易消化。
3、哺乳:分娩后6小时开始哺乳,以后每隔3小时1次,1日7——8次。
4、乳房保健:按摩乳房,必要时向外挤出乳汁,如有破裂可涂膏。
5、换恶露垫:观察恶露,分娩当日每3-4小时换1次,以后排尿时观察。
6、排尿、排便:分娩后8小时未自然排尿者要导尿,3日以上未排尿便要灌肠或给缓泻药。
7、测量检查子宫底高度,腹围、血压、血、尿。
忌劳累
产妇生产后,可能造成会阴部撕裂伤,而最佳的复原方法就是两腿并拢多多休息。现代医师在生产时也会先帮新妈妈剪开会阴,之后再进行缝合处理,所以现在的新妈妈也应该“坐月子”,虽然不代表完全躺在床上不动,但还是应该尽可能地休息,不要爬楼梯,不可过度劳累。
严重的产后大出血会切除子宫,是无法再生育的,一般的产妇不会经历产后大出血,只要日常做好预防的工作就可以了。
为什么会发生“产后大出血”
子宫无力(早发性)
子宫无力为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内的小血管在胎盘剥离后,需依靠子宫肌肉层良好收缩来压迫血管及局部血块形成,以达止血效果。
这是由以下几点所造成的:
(1)全身因素:产妇体质虚弱,精神紧张,对分娩恐惧,临产后镇静剂、麻醉剂、子宫松弛剂过度使用等。
(2)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体力消耗过大;并发症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引起子宫肌水肿、渗血、子宫不收缩。
(3)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宫肌壁损伤,如前次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产次过多过频造成子宫肌纤维损伤;子宫肌肉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