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毒性”为什么这么强?
据食性不同,蝙蝠有食虫、食果、食肉、杂食和吸血之分。人类很早就注意到蝙蝠所携带的病毒及其存在的危害。狐蝠科是携带病毒多的蝙蝠种类,以吃水果为生,又被称为“果蝠”。其他向人类传播病毒的主要蝙蝠种还有犬吻蝠科、叶口蝠科、菊头蝠科和鞘尾蝠科。
人们早注意到的蝙蝠所携带的病毒,是狂犬病毒。到目前为止,对它的研究也多。2012年新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报告称,狂犬病毒属有12种,除了蒙哥拉病毒外,其中11种的自然宿主是蝙蝠。
1994年,澳大利亚亨德拉镇的一个赛马场暴发了一场疫情,杀死了14匹赛马和1个人。导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称为亨德拉病毒,被怀疑来自果蝠。虽然没有发现这种病毒从果蝠直接传播给马,但在实验室的感染研究表明,可能是马取食的牧草被携带病毒的果蝠胎儿组织或胎水污染导致病毒传播。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是马采食果蝠吃剩的果实而被感染,人与病马接触后“中招”。
中华菊头蝠是新冠病毒的宿主吗?
中华菊头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型菊头蝠;毛色为橙色、锈黄至褐黄色;眼小耳大,耳朵有对耳屏;鼻叶较宽,联接叶侧面线条圆钝,呈三角形的顶叶发达,下缘凹陷;近期一项染色体核型研究,将华东亚种的鲁氏菊头蝠升格为新物种中华菊头蝠。
目前中华菊头蝠身上的源原生病毒已经被找到了,这种原生病毒和新冠病毒以及非典病毒有90%以上的相似性。听起来很可怕,似乎该病毒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是,但其实原生病毒和新冠及非典病毒的区别其实已经很大了,毕竟阿比西亚家猫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也有90%的相似度,而人和苍蝇的基因也有50%相似度。是的,苍蝇。因此,中华菊头蝠身上的那种原生病毒无法直接感染人体,它们没有针对性变异。
蝙蝠的基本习性:
飞行特征
蝙蝠类是真正能够飞翔的兽类,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本领也比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蝙蝠是用波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用此来改变飞行道路。从前很多人说蝙蝠视力差,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区。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指出,蝙蝠视力不差,不同种类的蝙蝠视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声波,与它们的视力没有必然联系。
天敌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敌主要有蛇类、蜥蜴等;树栖型(一些果蝠)的天敌还有一些猛禽和猫科动物。蝙蝠还有的天敌就是人类,如关岛大蝙蝠就是因为当地人的捕食而灭绝的。
种类分布: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除南北极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都为它们所利用。
在进化过程中:
它们避开与其他陆地和海洋兽类的竞争而飞上天空,回声定位系统的高度进化使得蝙蝠在空中又避开与大多数鸟类的竞争而能利用环境中一个独特的生态位——黑暗的天空。
翼手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
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又被称为食果蝠和食虫蝠。正如它们的名字,前者体形较大,多以水果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达90厘米之巨;后者体形远较前者为小,除了食虫外,还有食肉和血,不过也有与大蝙蝠亚目食性相同的成员。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蝙蝠类动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种,我国约有81种,是哺乳类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它们可以大体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大蝙蝠类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形较大,身体结构也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类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温带地区,体型较小,身体结构更为特化,包括菊头蝠科、蹄蝠科、叶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余科。
蝙蝠咬人吗?
蝙蝠一般不咬人,但受惊时会通过咬人来反击。蝙蝠可能会携带狂犬病毒,因此一定不要用手抓它。一旦被它咬伤,需要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如何驱赶蝙蝠:
开窗驱赶。把家里的窗户都打开,敲铁的东西发出声音,也可以在屋里大声叫,它听到了就会乱飞乱撞,只要窗户开的够大,它一会就撞出去了,这个办法还不错吧,这样的话还不会伤害到蝙蝠,也能够很好的将蝙蝠赶走呢。
使用驱虫器。将驱虫器接上电源,驱虫器可以驱使蝙蝠逃走,因为驱虫器的特有的声波会将蝙蝠赶走,蝙蝠一般都很害怕这种声波,所以说驱虫器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哦,驱虫器无论是针对于蝙蝠还是老鼠之类的害虫都是很有帮助的,使用驱虫器也是个很好的选择的。
开灯。蝙蝠一般在晚上活动,夜行性动物,它要适应自己的身体特点,又要适应大自然的生活,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来。这就是蝙蝠为什么只在晚上飞,而不在白天飞的道理。可以选择把家里的灯开着,因为蝙蝠是怕光的,这样的话蝙蝠自然也就飞出去了。
蝙蝠的生存现状:
同其他动物一样,许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用于消灭昆虫的毒剂和木材保护药剂等把它们在冬眠的时候药死,许多错误的观念也使人类大批地捕杀它们。一些种类栖居的空心树木被伐掉了,废墟被拆除或者被重修得严丝无缝,使其无法生存。蝙蝠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蝙蝠所聚集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经过加工的蝙蝠粪被称为“夜明砂”,是中药的一种。蝙蝠还是研究动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对象,对它们辐射技术的秘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人类仅仅只是知道了蝙蝠能够做些什么了,但仍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做的,所以拯救那些濒临灭绝的种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