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吃什么药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食品安全 > 内容

食物中毒吃什么药相关知识

临床上,对于食物中毒吃什么药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处方药,二是非处方药。先来了解下处方药方:有盐酸小檗碱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炎立消胶囊等,这几种胶囊是常见药品,效果较为显著而且恢复快。

接下来就是两种非处方药:有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其中,在胶体果胶铋胶囊中的铋这种元素,本来就是治疗胃病的,所以胃不好的人在食物中毒吃什么药好,选择这种胶囊就不错,有双重的效果,可以保护胃。

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中毒的病人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紧急处置后,最好再到医院检查一下。尤其是那些中毒较重者,更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者于食后4小时内可用碳酸氢纳或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泻剂并作清洁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吸收的毒素。吞咽困难者宜用鼻饲及静脉输液。呼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人工呼吸。还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机遇性细菌感染等措施

及早应用多价抗毒血清(A、B、E型),对本病有特效,必须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静脉或肌内注射(或先做皮肤敏感实验,过敏者先行脱敏处理),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样剂量1次。在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病程已过2天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诺氟沙星主要是清除胃肠型食物中毒患者肠道内感染的细菌,根除病灶,防止复发,但是细菌杀灭需要时间,再次之前,患者多承受着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多种不适,山莨菪碱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快速解除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腹痛、呕吐等不适。两者联合用药,标本兼治,协同作用,缺一不可,一方面清除肠道内细菌感染病灶,另一方面明显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

卧床休息,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床边隔离。

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碱。能进食者应给予口服补液。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腹泻频繁者,给予糖盐水静滴。出现酸中毒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溶液。脱水严重甚至休克者,应积极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及给予抗休克处理。

1、想吐的话,就吐出,出现脱水症状时要到医院就医。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大便,带着去医院检查,有助于诊断。

2、不要轻易地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3、催吐:进餐后如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也可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还可将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4、导泻:如果进餐的时间较长,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和毒素尽快排出体外。可用大黄30克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一旦有人食物中毒,首先要了解一下吃了什么东西,如果吃下时间不长,可以用催吐方法。一般可喝较浓的盐开水,比例为20克盐,对水200毫升,如果喝一次不吐,可多喝几次,促使呕吐,尽快排出毒物。

也可取鲜生姜60克捣汁加温开水冲服,有护胃解毒作用。若是吃了变质的荤腥类食物,则可服用十滴水催吐。有的还可用筷子或鹅毛探喉促吐。

发生食物中毒以后,首先要催吐。胃的排空时间为1.5—4小时,催吐进行得越早,毒物就清理得越完全。可以用圆钝的勺柄伸进嘴里,刺激咽喉,引发呕吐。一般来说,吐一次胃里的东西就清理得差不多了。需要强调的是,催吐必须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如果中毒者已经昏迷,不能配合,千万不要催吐,因为呕吐物有可能被吸入气道,造成窒息。

食毒贝中毒者应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彻底洗胃,清除残存在胃内的有毒贝类。

静脉输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让海鲜类食物快速排出体内。

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注射,予以维生素B1\ B6等肌肉注射,对缓解肢体麻木等中毒性神经麻痹或心动过缓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补充液体,尤其是凉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或者送往医院治疗。

由于呕吐、腹泻造成体液的大量损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状,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这时,应大量饮用清水,可以促进致病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的排除,减轻中毒症状。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