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损伤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劳动安全 > 内容

机械性损伤相关知识

电气机械性损伤也叫电伤,属于触电事故的一种。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座效应给人体组成的伤害,并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电气线路或导线由于受到机械性损伤、烫伤等,所造成的触电事故,是触电事故伤亡率最高的一种。因为损伤绝缘的表面特别的微小,所以不被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进行绝缘处理。

而工伤按照受伤程度一般可分为轻伤和重伤;按照致伤因素可以分为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按照受伤部位分类可分为颅脑伤、面部伤、胸部伤、腹部伤和肢体伤等等。所以在小编看来电气机械性损伤也属于工伤的一种。

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受作用力、致伤物及受伤机体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其机理十分复杂。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致伤物的种类和形态、人体的运动状态、受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人体的健康状况等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和程度。

一、作用力。

作用力通过致伤物的运动所产生的能量转移到机体便产生了损伤。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在物体质量一定时,影响作用力和能量的关键因素是速度和时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损伤便越严重。

1.物体的动能/位能EK=1/2MV2(M:质量V:速度)

2.能量释放时间I=F(t2-t1)(I:冲量F:力t:作用时间)

3.受力面积P=F/S(P:压强F:力S:作用面积)

机械性损伤的种类主要有:

钝器伤

有钝圆、钝角、钝棱而无锐利的锋刃或尖端的物体(如铁锤、木棍、石块、皮带、拳头等)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由于钝器重量、接触面大小、力的作用方向,特别是与人体相对运动的速度不同,钝器伤可表现为表皮剥脱、皮下出血、挫伤、挫裂创、骨折、内脏损伤和脑损伤,甚至肢体断离挫碎等。

表皮剥脱

致伤物擦过皮肤表面,使表皮与真皮相剥离,真皮外露,或伴有真皮血管破裂的损伤。又称擦伤。表皮剥脱呈点状、条状、片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活体上的表皮剥脱,由于组织液渗出,干燥后变硬,呈黄褐色痂皮,伴有出血时可有血痂形成。尸体上也常形成表皮剥脱,干燥后变硬,多呈黄褐色,无血痂。尸体检验时,可根据表皮剥脱的部位和性状确定损伤部位,推断致伤物种类,分析其作用的方向和案件性质,如扼死时受害人的颈部;强奸案受害人的大腿内侧,常可发现表皮剥脱。

1、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大型设备有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

2、作业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3、机械设备安装后应按规定办理安装验收手续,报上级部门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机械性损伤,即机械性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一般是外界机械性物质接触人体所造成创伤现场急救是指对伤员在送入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在受伤现场的救护及保健站、急救站的救护。分为:自救、互救和医务人员的初次救护三类。

那么机械性损伤紧急救护的原则是什么呢?

(一)抢救出伤员

1.抢救要及时,争取尽快将伤员抢救到安全地带。据统计,半小时内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为99.3%;第1天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为81%;第5天抢救成功者,成活率仅为7.4%。

2.会隐蔽自己及伤员。(指特定的自然灾害或重大特发事故)

(二)止血

1.判断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

2.常用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⒈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⑴设置防护装置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⑵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⑶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⑷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⑸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