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原因。老年时期最幸福的是无疑就是有子女陪伴在身边,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紧张,就业压力大,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2、 个人原因。随着经济文化时代的到来,一些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在新文化的影响之下而发生改变。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现在居住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舍离开。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3、 家庭原因。空巢老人的产生家庭原因要占很大一比重,由于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导致现在有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无疑会使这些游独生子女结合在一起的家庭负担加重,不仅要赡养双方老人,还要养育之女,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就导致与老人聚少离多。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宁愿选择自己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1、 自卑和无助感
老年人因年龄原因,各种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不同程度的减弱,有的还有一些疾病缠身,加上孩子不在身边,感到莫名的自卑和无助。
2、 空虚失落感
老人退休后,整日在家,无事可做,子女又不在身边,想帮孩子们做点事也不能够,长时间无人问津,感到非常的空虚和失落。
3、 孤独和寂寞感
由于孩子不在身边,老人自己或者老伴二人生活,感觉孤苦伶仃,寂寞无奈。尤其性格内向的老年人,不擅长交际、交往,感觉就更明显。
4、 恐惧和担心的感觉
常常没有缘由的恐惧、害怕,怕子女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怕自己得什么治不好的病,整日惶惶不可终日,苦不堪言。
5、 抑郁忧伤感
由于子女不在,各种不好的感觉叠加在一起,时间长了,变得闷闷不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越发不爱与人交流,不爱出门等。
1、 健康需求。人处于老年时期,各种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体弱患病的空巢老人,最担心的是生病治疗和经济负担;看病难的问题给老人带来烦恼,特别是怕卧床不起无人照顾。空巢老人认为,死并不可怕,最怕是患病卧床不起,半死不活,拖累别人。空巢老人祈求健康,这是共同的心理和愿望。
2、 亲情需求。一些与子女分居或子女长期外出的空巢老人。由于先前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父慈子孝,情感深厚。现在不同子孙生活在一起,原来传统血缘关系因分离而疏远,亲密的代际关系拉大距离。后代人长年外出谋生,老人常会想念。总希望子孙们能回家看看,那怕是一个电话,一封书信,一个口信,一点信息,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籍,心理上得到满足。而对于孤寡老人来说,亲戚朋友来关心探望,也会给他(她)带来十分的感激和快慰。
1、 转移情感重心、改变生活方式
中国家庭情感的重心往往都在孩子身上,常常忽略自己和配偶,为孩子呕心沥血,等孩子长大离家,各种情绪问题都随之出现,作为“空巢老人”要把情感重心转移到自己和配偶身上,与老伴构建和谐、美满的二人世界,或是自己能够愉快、充实的生活,这在很大程度,能弥补情感的缺失。另外还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除了孩子,什么都不想、不做,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多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2、 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首先老人要正确认识“空巢”是每个家庭发展中要经历的必然阶段,这是子女长大、独立的标志,是大多数家庭要共同面对的状况,作为父母应该为子女的成长感到高兴。同时也要看到,现在的社会,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悄然改变,与老人自己年轻时的生活状态大不同,如果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要求现在的子女,很多是不现实和难以实现的。应该正确面对,努力转变。
1、 快步走
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2-3次。
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报告指出,散步速度在每小时走3公里以内,而每小时在4.5公里左右的才是快步走。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为了安全起见,一般要计算运动强度,即最大心率(220-年龄) 60-70%,比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 60-70%=96-112次/分。
走路简单又自在,这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腿脚不便的人来说,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2、 太极拳每周5次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林秋伟说,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