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瞳症是儿童眼病的一种常见疾病,而很多家长对此却不甚了解,那么,究竟哪些儿童容易患白瞳病呢?应如何治疗呢?
“白瞳症”是指瞳孔区出现黄白色反光,暗光瞳孔自然散大时,较易发现。儿童“白瞳症”是多种眼病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体征。由于产生白瞳症的病因繁多,治疗方法和预后也不同,故临床对白瞳症的诊断和鉴别极为重视。那么,哪些儿童容易患白瞳病呢?佰佰安全网就来跟您聊聊这方面的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儿童白瞳病?
儿童白瞳症是多种眼病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体征,表现为瞳孔区呈白色、黄色或粉白色反光。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生。
儿童白瞳症的症状表现
白瞳症即原应为黑色的瞳孔区显现白色、黄白色反光,俗称“猫眼”。可能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眼病。
瞳孔区失去了正常的黑色而呈现白色的病态。患者不能注视目标或不能追随物体运动,严重影响其视力发育。常见于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炎症性疾病等。多是由患者的家长发现,一旦发现应该马上找专业眼科医生进行检查。
哪些儿童容易患白瞳病?
儿童白瞳症是疾病在眼部的一种表现,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白瞳症的病因很多,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Coats病、眼部弓蛔虫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缺损、玻璃体积血、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等疾病。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Coats病、先天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1.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视网膜恶性肿瘤。形态上分为三型:
①内生型:瘤体呈白色结节样团块,突向玻璃体生长;
②外生型:瘤体向向我们深层发展,可造成视网膜脱离;
③弥漫浸润型:病变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可被误诊为葡萄膜炎。
常见虹膜新生血管,可发生假性前房积脓和玻璃体种植。白内障少见,眼球大小正常。可以是单眼、双眼或多灶性发病。常发生于12~24个月大的婴儿。大约10%可有家族史。
2.弓蛔虫病线虫感染,可表现为视网膜局限的白色隆起的肉芽肿;或是弥漫性眼内炎。
可伴有眼组织的局限性炎症,玻璃体牵引带合并黄斑牵引、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白内障。双眼发病少见,一般发生于6个月~10岁的儿童。
前房穿刺抽取房水检查可见嗜伊红细胞,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弓蛔虫为阳性。
患者可有接触幼犬或不洁饮食史。
3.Coats病
视网膜血管异常,造成小的、多灶性视网膜血管外翻。
白瞳症可继发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或广泛的黄色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渗出。
通常发生于20岁以前的男性,重症病例发生于10岁以前。
Coats病极少双眼发病,没有家族遗传史。
4.永存增生性原始玻璃体(PHPV)/永存胚胎血管(PFV)发育性眼部异常,包括不同程度的玻璃体腔内神经胶质和血管增生。通常合并有轻度的小眼球。晶状体后纤维膜可对睫状突造成牵拉,病变呈进展状态,伴有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的白内障。晶状体后纤维膜和晶状体可向前推移,使前房变浅,造成继发青光眼。可有视网膜脱离。多为单眼发病,没有家族遗传史。
5.先天性白内障生时出现晶状体混浊,单眼或双眼发病,可有家族遗传史,或伴有全身性疾病。
6.视网膜星形细胞瘤无蒂的或轻度隆起的视网膜团块,呈黄白色,可有钙化。通常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少数与神经纤维瘤有关。患有结节性硬化的患者可见视神经巨大玻璃膜疣。
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多发于早产儿。常因视网膜脱离而出现白瞳症。
8.其他包括视网膜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有髓神经纤维、葡萄膜炎、色素失调征。
特别要注意的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引起的白瞳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生在眼底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眼肿瘤中占第一位,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常为单眼,也有双眼发病。该病与遗传有关,也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因素有关。
不同的疾病虽然有轻重之分,但在儿童早期视力发育的重要时期,都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重则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若不及早治疗,最终将面临眼球摘除,无论对儿童自身及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与痛苦。
儿童白瞳症治疗方法
1.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放疗,光凝,化疗,化学复位术,热化疗,有时采用其他方法。全身化疗用于转移癌。
2.弓蛔虫病
(1)皮质类固醇药物,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局部滴眼,球周注射或全身用药。
(2)玻璃体切除术: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带形成,或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时。
(3)如果弓蛔虫可见,行激光光凝。
3. Coats病
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渗漏的血管,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但手术效果欠佳。
4.永存增生性原始玻璃体
(1)白内障摘除术和手术切除晶状体后神经胶质膜。
(2)治疗弱视。继发于永存增生性原始玻璃体伴发的黄斑发育不良的患者的视力预后通常欠佳。
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该病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早期可行激光或冷冻治疗,凝固无血管区。中晚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视力。
6.转移性眼内炎
多见于儿童高烧后,病原体经血循环到达眼内。患眼前房、玻璃体内大量渗出,前房积脓、玻璃体脓肿形成,瞳孔呈黄白色,眼压多低于正常。一旦怀疑眼内炎,应及早给予有效治疗,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医生提醒,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观察孩子的瞳孔、视力、有无斜视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 责任编辑: 陈淼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