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纯白浓郁的牛奶,从奶源收购,到生产加工,经历过怎样的过程,很多消费者无从得知,下面,我们来听听一位在三家乳企工作过的行业人士对牛奶生产制作过程的深度揭秘。
杜群军,生物学与生化药学硕士,曾在部队从事15年的免疫细胞因子研究,先后获六项国家专利。2001年退役后,先后进入三家著名乳业公司工作。
杜群军说,刚从部队退役到奶企工作时,那些长期在基层负责收散奶的“前辈”们向他透露:收奶要检测比重、蛋白质、脂肪、PH值这几个指标,奶农们都有办法对付。牛奶兑水后比重变了,奶农就往里掺刷墙用的大白粉来增加固形物重量,用米汤、桐油增加蛋白、脂肪率含量。
鲜奶容易变质发酸,而尿素是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后,就可以延长鲜奶的保质期,往原料奶里面添加牛尿、尿素是另一个常见的作弊办法。有的奶农用硝酸盐做防腐剂,但添加太多会超标,他们就随着奶液变酸的过程,隔一阵放一粒。
奶业竞争加剧,奶源匮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奶企没有不在外面收散奶的”,杜群军说,养殖户在家分散饲养奶牛、自行挤奶送奶站的过程很难控制,即使奶站把关严格,但检测项目就那么几个,根本难以杜绝掺假。“更何况一些企业采取无序竞争的做法,是奶就收,根本不管奶的质量。”
牛奶的香浓口感也常常让杜群军担心。
杜群军称,他曾在某知名奶企亲眼看到乳业“高手”添加化学合成的香精或高脂物质“炸香”,有的还可以添加三种不同的鲜奶香精或酸奶香精,让“头香”、“体香”、“尾香”完全与鲜奶一样,甚至超过鲜奶的口感,让人觉得更香更浓,反而显得鲜奶如同掺水般稀薄。杜群军说:“越来越多的奶企都学会了这些手法。”
广州奶协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普通消费者辨别不出牛奶中的添加物,是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哪一种才是牛奶标准的原味。
杜群军称,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含抗生素的奶无法发酵作酸奶,因而有家知名企业从来不用自家的鲜奶来生产酸奶,而是购进洋奶粉来调制。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