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生活防骗 > 内容

过度包装相关知识

商品包装欺诈是商品流通中存在着的卖方对买方实施的一种较为隐蔽的欺诈行为,但目前我国尚未对此进行科学的界定从而制定相应的市场规范,以保护买方权益及维护卖方间的公平竞争。本文对商品包装欺诈的内涵及外延做了有益探讨并得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现在打击商业欺诈的人力、物力等执法资源的配置还不足以为有效打击商业欺诈创造条件,这必然导致一些商业欺诈行为因执法资源的缺乏而不能得到惩治。执法人员侦破与处理商业欺诈能力的不足也会导致一些智能性与隐蔽性高的案件得不到及时的侦破,或者致使一些疑难的商业欺诈的案件得不到很好的处理。一些执法人员打击商业欺诈的责任心不强,导致对商业欺诈的监管不力;更有甚者收受商业欺诈者贿赂,为商业欺诈提供保护伞,利用职权为商业欺诈大开绿灯。

商品过度包装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词过于溢美等。抑制过度包装和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的责任主体应是生产者。目前,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的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股份公司借上市的机会进行适当的包装,有利于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然而,有些公司为了多募集资金,在改制和发行过程中,不认真挖掘企业的特点与优势,而是在财务数据上弄虚作假,在文字介绍上哗众取宠,冠之以“这个第一”、“那个之最”等,误导投资者。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过度包装。

商品过度包装危害也需要多加了解:

包装美观大方一点,有利于商品销售。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过度包装走向另一个极端,夸大包装的功能,误导消费观念,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过度包装过度消耗了资源,使社会承担了过度的包装成本,其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过度包装现象的存在,与中华民族崇尚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一是加剧了资源、能源供需矛盾;二是过多包装盒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三是增加了产品成本,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四是助长了奢侈浪费的歪风邪气。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然要求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责任,但条文不够明确、细化,导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为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一,尽快制定高档消费品和完善主要商品的包装标准,尤其要制定高档消费品和几类特殊商品的强制性包装标准。第二,应当明确地把过度包装列为商业欺诈行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进行日常监管处罚。第三,在产业政策的设计上,要体现出“反对过度包装”的导向,从税收政策和产业准入政策上,鼓励一般商品的无包装和高档消费品的简单包装。

产品包装是指在产品运输、储存、销售等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包装,并在包装物上附加有关标识的总称。产品包装也可以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

商品包装欺诈的危害:

1、损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买卖双方诚信关系的建立。成熟完备的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也是道德经济,讲求诚信是市场经济成熟完备的标志。成熟的市场经济,可以清楚地透视出商品背后生产者的人品,诚信的人品生产出的是诚信的商品,这是理性消费者的信赖和追求,也是商品生产者制胜的法宝。而商品包装欺诈却与此相反,与建立诚信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损害了买卖双方诚信关系的建立,也损害了业内风气。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